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广东省2006-2011年登革热时空分布特征
樊景春, 林华亮, 吴海霞, 王君, 杨舒然, 刘起勇
摘要371)      PDF (1499KB)(1145)   

目的 分析2006-2011年广东省登革热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2006-2011年广东省登革热县(区)级年发病率水平,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确定登革热高风险地区。结果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登革热发病率分别为>4/10万和>2.5/10万,Moran'sⅠ统计量在2006-2007年(P=0.005)和2009-2011年(P=0.001)有统计学意义,2007-2008年无统计学意义(P=0.814)。结论 广东省登革热分布是非随机的,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是登革热的高危地区。

2013, 24 (5): 389-391.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5.003
西藏自治区青藏铁路沿线及其他地区褐家鼠调查
李贵昌1,孟凤霞1,张贵2,蒋志勇3,林华亮1,刘京立1,顿月3,格龙3,刘起勇1,王健1
摘要1376)      PDF (325KB)(1067)   

【摘要】 目的 调查青藏铁路沿线代表性地区鼠类种群构成,确定是否有褐家鼠分布。方法 户外用鼠夹法,室内用鼠夹法、鼠笼法和粘鼠板法,分别在拉萨、那曲、林芝地区的居民区室内外、垃圾场、粮库、宾馆饭店等场所捕获鼠类,并进行形态学鉴定,计算鼠密度和鼠种构成。结果 青藏铁路沿线的拉萨、那曲和林芝地区共布放1817个鼠夹 (鼠笼、粘鼠板)/夜,捕鼠126只,未捕获褐家鼠。拉萨和林芝地区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分别占84.1%和70.0%,那曲县以小家鼠为主,占98.1%。结论 3个地区的居民区以黄胸鼠和小家鼠为优势鼠种,未发现褐家鼠分布。

2009, 20 (3): 213-215.
BALB/c及昆明小鼠的汉赛巴尔通体实验室感染模型
杨小冉;刘起勇;崔步云; 刘小闪; 孙继民; 林华亮
摘要907)      PDF (324KB)(837)   
目的 用汉赛巴尔通体菌株建立BALB/c和昆明(KM)小鼠的实验室感染模型,检测小鼠体内抗体及菌血症的动态变化。方法 用汉赛巴尔通体标准菌株经皮下感染小鼠,用ELISA及PCR检测不同感染天数的小鼠,观察抗体滴度及菌血症的变化。结果 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6天,A值开始升高,第36天达到高峰。KM小鼠的高峰期是在第30天,小鼠在感染的第2天起,血培养出现阳性菌落。结论 BALB/c和KM小鼠可作为巴尔通体的实验动物,适于研究巴尔通体在动物体内的动态变化。另外,由于此2种小鼠在感染后持续存在的菌血症,为将来进行动物的巴尔通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证据。
地理信息系统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
林华亮;刘起勇
摘要743)      PDF (487KB)(1200)   
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在整个公共卫生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研究方法在采样、数据整理、分析等方面已不能满足流行病学检测和研究的需要,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正好可以满足其需要,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研究中有广阔的前景。
青海省乌兰县啮齿类动物调查:青藏铁路运营输入褐家鼠的可能性研究
鲁亮1;刘起勇1;孟凤霞1;孙继民1;林华亮1;王君1;王祖郧1;陈洪舰2;何健2;国庆3
摘要1246)      PDF (92KB)(793)   
目的 调查青海省乌兰县各种生境鼠类群落的构成情况,初步判断是否有褐家鼠通过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进入青海西部,为今后的鼠种类变化动态研究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采用夹夜法和笼捕法在乌兰县不同生境捕捉啮齿类,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在不同生境共布放鼠夹1002夹和鼠笼746个,捕获啮齿类动物9种,分属兔形目的狭颅鼠兔,啮齿目的长尾仓鼠、小家鼠、根田鼠、子午沙鼠、五趾跳鼠、小毛足鼠、大耳姬鼠和中华鼢鼠。其中在居民区以小家鼠为主;农田和苗圃以长尾仓鼠为主,子午沙鼠次之;草原上鼠类密度不高,且都呈块状分布。在居民区和城镇周边农田中未发现褐家鼠。结论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通车20多年来,褐家鼠还未在乌兰县沿线建立有效的自然种群。褐家鼠能否沿青藏铁路进入青藏高原腹地,还有待以后长期监测和研究。